日期:2016-04-27 10:47:45 来源:三秦都市报
在咸阳市三原县东部有一个名叫蔡王村的村庄,这个晚清时代从山东移民到陕西的小村庄,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挂有家训家规,尽管其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大都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礼仪为核心,经过了上百年的传承延续至今,使蔡王村形成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善、民风淳朴的良好村风,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家训村”。
蔡王村由李氏、高氏、赵氏、张氏、文氏、胥氏、王氏等七大家族组成,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和家风,走进蔡王村每一户村民家中,你都会看到墙上挂着的家规家训,有的侧重德性,诚实守信,宽容待人;有的则侧重热爱祖国,勤俭持家,以人为本;有的侧重忠厚传家,知书达理,修身养性等等,从1886年起,经过代代传承至今,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当地民间道德文化的“民粹经典”。
家训家规传承130多年
蔡王村位于咸阳市三原县安乐镇西部,三原县城约三公里路程。一走进蔡王村辖区,只见农田里大棚蔬菜和露天蔬菜品种繁多,青翠欲滴,菜农们正忙着采摘蔬菜向县城和外地发送;步入街道,村里道路宽阔,房屋整齐;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村里的文化墙更是丰富多彩,尤其是关于家规家训家风方面的内容最为丰富,就连村民门口张贴的对联,大多含有儒家忠孝仁义的内容。
4月21日,在蔡王村村支委郑彩英的带领下,记者先后到李家、胥家、高家等几户村民家参观采访,在其房屋的中堂、墙壁上,均悬挂或张贴着“家规家训”:
李氏家族的家训是“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家规是:“时刻牢记先祖训,言传身教后代人。尊老爱幼孝为先,厚德诚信品行端……儿孙少知书中宝,监督学习离不了。要想家庭环境好,庭院门前天天扫。幸福来自好社会,时刻牢记党的恩。”
高氏家族的家训是“勤俭为宝,忍让是福;”家规是:“爱党卫国,人人有责。勤劳致富,勤俭积蓄。助人为乐,善不惜力。借人财物,还本有息。全家大小,和谐共居……”
胥氏家族的祖训是“以忠报国以德修身耕读传家光宗耀祖”;家规是:“家严子规,家慈女贤。养尔必教,教育有方。能励精俭,辨明是非。婆贤媳惠,兄厚弟恭。嫂聪姑敬,妯娌谦和。重德守法,仁善诚信。阖家奋进,家兴业旺。”
赵氏家族家规为:“注重德行,诚实守信,宽容待人。”其他几个家族,比如:张氏家族、文氏家族、王氏家族的家规家训虽然各不相同,但核心内容,就是忠厚善良、报效国家、诚实守信、以孝为先、勤劳节俭、遵法守纪等,充满了正能量。该村除了个别小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把家训家规悬挂堂上,让子孙后代铭记于心。
据蔡王村村支委兼妇女主任郑彩英介绍,蔡王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距今约有130多年的历史。当时蔡王村还是一片荒滩,时任三原县山东籍县令看到大片土地荒芜,便从山东人口稠密的淄博、淄川、莱芜等地迁来移民,而这些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移民也将祖上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和优良家风带到了这里。这些家训家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耳提面命口口相传,有的是以祖训的形成代代相传,有的则记录在家谱中,内容也随着时代的不同,去其糟粕留下精华,延续至今。
84岁老人自费出书续写家训家谱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一走进蔡王村西组84岁的村民李承权的家,在其客厅的东墙壁上悬挂着他本人亲手书写的“传承祖训”。据他解释说,忠是忠于国家,孝是孝敬老人,仁是道德品质,爱是友善奉献,礼是礼貌礼仪,义是疏财仗义,廉是清廉节俭,耻是荣辱。他们李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始于其祖父李广运、其父亲李有财,到他儿子这一辈,已经传承四代。他们家族是从山东莱芜市羊里镇仪封村迁移到陕西三原蔡王村的,如今,蔡王村李氏家族拥有16户分支,120口人,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三原等地。除家规家训外,他们很注重续修家谱,他们在三原李氏家族名字排序为“广、有、承、嘉”。2012年,他到山东老家,经和老家族人商议,又续了16代的名称字讳,并根据时代需要,将家规内容增加了160字。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李承权为了传承祖训教育子孙,他耗费4年时间,个人出资5000元自己编撰出版了《李氏家族家训家规》一书。在书中,他讲述了母亲守寡多年,将他们弟兄姊妹五个拉扯成人的母爱奉献,特别是在他遭受冤屈走向绝路的紧要关头,母亲鼓励他面对现实,顽强生活,帮他渡过了难关。2014年清明节,在他母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率领全家祖孙22人,在父母坟茔前宣读《李门氏家规家风》:“和睦续家风,笃诚敬祖宗,忠孝传家宝,礼让家业兴。”
令李承权老人感到自豪的是,他的4儿1女都在党政机关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七个孙子、孙女和外孙在他家淳朴的家规家风的感召下,在他的精神教诲和“考上高中奖励一辆自行车,考上大学奖励一年学费”的物质鼓励下,7人全部考上大学,其中,研究生两名,出国留学一名。除最小的一位孙子还在读大学外,其余全部顺利就业。
每年春节,蔡王村李氏家族的成员都会聚在一起,由家族里的族长书写春联,寄托新年愿望。然后大家围坐一起,由族长诵读家训家规,后辈则会对照家训家规汇报自己一年来工作和学习中的得失。
新续家训家规与时俱进
记者采访时,蔡王村东组72岁的村民胥树太告诉记者,他家的家谱和家训家规从明朝洪武年间一直延续至今。从2003年,他们和山东老家族人接上关系,到现在已经修改了4次。家谱从他太爷“远”字辈算起,爷是“世”字辈,爸是“祥”字辈,他是“树”字辈,下边次序为:曰、京、九、庆等等。
胥树太告诉记者,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在村子里做小生意,那时候他拉一个架子车到处游村叫卖,逐渐有了点积蓄开了小商店,最后发展到一个小规模的超市,这期间也有人开商店的,但都没有坚持下来,他之所以能把生意做到今天,也是得益于有良好的家风。这些良好的家风也影响着他的一生。前年他们胥氏家族在重新装裱家训家规的时候,他便将“重德守法,仁善诚信”写进家训家规中,希望好的家风能够持续影响下一代。
胥氏家族在蔡王村20多户,100口人。有村干部、军人、个体经营户、种菜、外出打工等职业。令胥树太老人感到欣慰的是,他本人和上门女婿孟文祥、孙子胥京浩三代都是共产党员,所以“爱祖国、爱人民、爱我家、求和睦、共奋进”成了胥氏家族新编的家训。
“过去没有经济条件,也没有心思编家谱续家训,现在收入多了,续写家训家谱成了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蔡王村村支书兼李氏家族议事会会长李宝元如是说。记者采访发现,如今的家谱不同于旧时的家谱,男女一视同仁,不歧视妇女,出门的姑娘和娶进门的媳妇都写入家谱,而对于家族中触犯法律受过刑罚的人,同样收入家谱,如实照登,作为反面典型警示后人,绝不文过饰非。
蔡王村家规家训传承被作为典型推广家训家规,是我国民间形成的传统道德文化礼仪以及为人处世、教诫家人、子孙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古代的朱子家训、曾氏家书到现代的《傅雷家书》等等,家规家训承载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文化传承、处世哲学、贤达显贵,常常与家谱并列书写,传至子孙后代,大多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个体行为,像蔡王村这样传承百年,家家户户延续家训家规的现象实属罕见。
据安乐镇党委副书记郝劲松介绍说,蔡王村原名蔡家村,2015年和中王村合并为蔡王村,现有居民1200多人,人均年收入20000元左右,各项工作综合排名位于全镇首位,是安乐镇有名的“红旗村”。该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相处,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村民之间也很少发生矛盾,而小的矛盾也会由族长出面及时化解。
三原县安乐镇副镇长杨方是蔡王村包村干部,他参与了蔡王村的家风家训的发掘整理,在安乐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编撰出版了《三原县安乐镇蔡王村家风家训资料汇编》画册。据杨副镇长介绍说,蔡王村的村民大多是从山东移民而来,大多有建家谱、编写家训家规的传统,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家规家训已经失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丰富,回老家山东认亲续家训族谱成了一种风尚,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安乐镇和蔡王村开始把家风家规家训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向全镇推广。
对于蔡王村家训家风工作未来的打算,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元胸有成竹地说,在搞好全盘工作的同时,下一步,他们将对新合并的中王组的家规家训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推广蔡家组的经验,把家规家训活动落实到每个家庭,实行全村全覆盖,使蔡王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家训村”,让良好的家规家训得以传承,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发展。 (记者 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