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驾考行业乱收费现象调查

日期:2020-07-15 22:09:32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考驾照为啥这么难?驾考行业乱收费现象调查

  “说好的3000元学费,今天交‘练圈费’,明天交‘保过费’,这几时是个头?”西安市民韩石的疑惑,一时间引起了众多驾校考生的共鸣。

  去年至今,记者接到多名热心读者和在校学生的求助电话,称在学车过程中除了交纳报名费外,还额外交纳了“练圈费”等,并称额外收费已经成为驾考行业的“潜规则”。

  对此,记者展开调查发现,当前驾考行业确实存在收取额外费用、培训学时不达标、学员利益难保障、不正当竞争等现象。

  巧立名目乱收费

  6月20日,韩石给记者打来电话称,最近让他发愁的是,驾校教练让每个学员再交1200元“练圈费”,自己该不该交?

  “疫情前,考科目二的时候,教练给我们说可以提前在考场用考试用车练,但要收费。于是,我和同事每人给教练交了300元,都顺利考过了。”韩石说,受疫情影响,学习期限不得已延长了。现在又到考科目三了,教练打电话说让每人再交1200元的“练圈费”,并称只要练就能过。

  与韩石经历相似的,还有职场新人小安和西安邮电大学在校学生伊伊。“交不交钱,还是有差别的。我因为科目二考试连续3次没考过,就交了1560元的‘强训费’。”小安解释说,“强训费”其实就是在考场用考试用车练习。

  经过一番“强训”,小安顺利通过了考试。他告诉记者,交钱保过是普遍现象。现场考试有很多防不胜防的“坑”,交了钱,安全员会想办法让你通过。

  对此,伊伊表示,考试的时候,安全员会询问姓名。交了“练圈费”的学员,安全员会及时提醒,比如转弯的时候,他会让打转向灯、踩刹车等等,只要按照提示,一般都能通过考试。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学车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交纳了额外费用。虽然费用名称不一,但额外交费通过考试成为驾考行业的普遍现象。

  今年56岁的陈保印是某驾校的一名教练,从业已经10余年。他告诉记者,不论是谁来收费,只是换了个形式而已,本质没有变。一些驾校为了揽生源,报名费才1000多元,根本就包不住成本。成本包不住,自然只能通过后续收费才能赚钱,甚至不交钱就不让学员考试。

  铜川第一客运有限公司金辉驾驶员培训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郭文俊说:“目前,驾考行业确实存在乱收费现象。一些驾校通过降低收费来招揽生源。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造成培训质量下降,还影响正规驾校的生存环境,抹黑了整个行业。”

  利益驱使催生行业乱象

  咸阳某高校学生宋云鹏在学车过程中,因与驾校教练发生口角,一气之下换了一家驾校培训。宋云鹏说:“我就想把之前科目二交的1600元‘强训费’要回来。找驾校退费,驾校说钱给考场交了一半,只能给我退800元。”

  近些年,为了加强招收学员的吸引力,一些驾校纷纷投资建设考场。铜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副所长赵潇表示,目前考场大多数都是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建好后,由车辆管理所进行初验,省级部门复验。但目前,关系还没有理顺,政府购买服务相对较少。因此,考场基本都是市场化运作,收费采取自主定价。

  6月26日,在铜川市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心,记者看到墙上悬挂着“铜川市机动车驾驶人董家河科目二考场考前适应费公示”。该公示上明确写着“根据‘自愿适应,有偿服务’的原则”“适应训练车1圈:130元/人。2圈:240元/人。3圈:300元/人……”。

  科目二考场里,正在练车的高娟对记者说:“马上考试了,教练通知我们过来熟悉下场地。我选择用驾校的车练习,3圈只交了200元。这要放在西安,最少得七八百元。”

  目前,我省科目一考场有136个,科目二考场150个,科目三考场132个。大多数考场都支持学员考前练习,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收费规则和标准因地区不同,差距较大。

  “驾校有了考场,不仅好招收学员,也好收费。”郭文俊说,他们一直想投资建一个考场,但不是谁想建就能建的。

  有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考场大多是由驾校投资建设的,因此,驾校通常考试前才会对学员进行训练,对于表现较差的学员则会暗示其到考场进行“强训”,以此来提升及格率。

  对于驾校而言,及格率、声誉等是其招收学员的关键指标。那么,如何在收取低价的同时,又保障学员通过考试。对此,郭文俊不愿多说,只是含糊道:“他们有自己的办法。”

  此外,一些个人通过挂靠形式,与驾校形成利益关系进行私自招生,对驾考行业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买一台教练车,挂靠到驾校,交了管理费就能对外招生,这让学员利益如何保障?”郭文俊气愤地说,前些年,要当教练必须培训,考教练证。现在不仅不要教练证,只要有两年驾龄,就能当五级教练员。行业准入门槛降低,导致培训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种利益交织,造成了驾考行业的“混乱差”。

  用硬制度破除“潜规则”

  疫情前,伊伊曾给记者发来一段她和教练通话的音频。在音频中,伊伊质问道:“不能先练车再考试吗?为什么6号考试,3号才练车?每个人练车半小时,咋能考过呢?”

  “我报驾校不就是为了练车?”伊伊不解地说,驾校是要给学员教技能的,不教怎么行?这样学车,以后开车上路能放心吗?

  陈保印表示,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折旧,教练不可能让学员无限制地练习。通常练车都是很多人一起练,排队时间长,这就造成很多学员的学时不达标,从驾校学出来的学员,很多成了“马路杀手”。

  目前,我省共有驾校470家,年培训学员约50万人次。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驾驶已经从“职业化”向“大众化”转变,参与驾考的人数不断增长,需求更加多元化。作为一项生存技能,学驾驶、考驾照已经成为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职场新人的新选择。然而,面对驾考行业的“潜规则”,这些年轻人如何应对迈入社会的第一课?

  长安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李菲认为,驾考行业存在乱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管理机制失灵,造成了一定的权力寻租空间。这不仅对政府公信力产生影响,也影响年轻人对政府管理的看法。

  当前,我国采用“驾考合一”模式,驾校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学员和驾校之间形成依附关系。在相当封闭、明显“供给不足”的驾校市场,学员无讲价余地,即便价格再高、涨幅再大,也只能选择驾校培训。

  “驾考行业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它是一个共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亟待祛除的‘牛皮癣’。”西安交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郭雪松说,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学车如果能像吃饭选择餐厅一样,让消费者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利,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专家建议,在管理层面,驾考行业应打破“驾考合一”的固有模式,积极探索并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直考模式”。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考试模式、体系优化等方面,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用硬制度破除行业“潜规则”。

  编后

  驾照虽小,但却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映射着社会治理水平。

  据公安部统计,2019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2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3.4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35亿人。

  车轮转动,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初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驾考乱象就像一块“疤痕”,不仅会给他们的人生初体验带来痛苦、愤懑的回忆,也影响着他们对社会价值的评判。

  阳光无法直射的地方,不仅有阴暗,还有消减奋斗、滋生蚊蝇的土壤。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声量再小都应正视;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苗头再小都应重视。驾考行业乱象当休矣!   (编辑:高山)

精华推荐

热门推荐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邮编:712000 客服热线: 15929246999 广告热线:13038551909
  备案号:陕ICP备19020259号 广告代理:陕西慧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电子邮箱:shanxixianyu@163.com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